2020级明德环境“经济学-科学”拔尖人才实验班-阳慧珊
发布时间:2021-07-05在实验班学习一年以来,深刻地感受到了小班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认全每一个同学和(专业课的)老师,无论是交流还是问问题都非常轻松无压力,班级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专业课方面的话,从这个学期的体验来说,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增加一些实地观察或调研的形式,会比只是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1个半小时要有意思的多。就比如生态课上,师姐带着我们去游校园,观察不同的植物物候,这其实是一个成本很低,而且也很便捷就可以做到的事,但是却会让我们一下子意识到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观察是如此的有限;从前从没有觉得在人大小小的校园里有那么多的植物,有的名声在外,像日本晚樱、油画牡丹;有的名不见经传,像蜀葵、斑种草。一个小小的简短的游园活动不仅当下会给人一种触动,而且回忆起来还是印象清晰,这或许就是“经历”的重要性。也许接触了解一个学科的时候,是需要有一些这样的经历的。就像对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个课来说,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许可能或许可以安排一些让我们下实地的观察,比如说去看看现实生活中,排污权问题究竟是如何处理的,各种各样不同的 外部性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有哪些实际的难题.....这可能会比单坐在课堂上听讲会对某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或者至少是更清晰的印象(而且实话就是1个半小时坐着听讲其实真的很难全程集中精力,往往后半个小时就会开始有点困或神游。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说不定可以插入一些不同的形似让课程不会从头到尾都在听老师讲,比如,如果该课课程有需要同学们做ppt展示的,也许可以每节课请一个小组上来,而不是期末或某个时间集中展示)
个人学习习惯方面最希望改掉拖延症和赶ddl的坏习惯,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比如连续熬两个通宵等阴间作息)同时还会影响学习质量和整个学习状态。
还有一个是关于小组作业的问题。通过各种小组作业和展示,基本上已经和大部分的同学都合作过了。可以在每次小组讨论中清晰地感受到同学们不同的特点、思维和学习方式方法,感觉是个不错的体验。但是在小组学习中也存在问题。由于大家的选课,时间安排的不同,同时考虑到分工效率更高,所以事实上有很多小组作业是割裂性分工完成的,而且实话就是某些作业其实小组完成意义不大(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合作写一篇论文之类的),割裂确实分工明确,效率高。所以关于小组作业,它确实可以是一个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方式,但其实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作业。选择合适的作业开展小组形式也许才可以真正发挥它的优势。